扮靓“北大门” “带”动全域兴

[复制链接] 0
收藏
6
回复
19550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7-14 16:15: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4 16:34 编辑

梅江区城北镇以“山水田园、花香果乡、榕情古韵”为定位,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扮靓“北大门” “带”动全域兴

   驱车从梅州城区沿G206国道前往城北镇,畅通的公路串起沿线村庄,花卉基地里拔节生长的花木、种植大棚内新鲜采摘的蔬果,述说着属于这一季的勃勃生机;百年古村焕发新机,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梅江区的北部门户,近年来,城北镇以“串联一路风景 融合一片产业 造福一方百姓”为发展理念,推动农旅融合观光示范带建设,打造出“玉水古韵”等一批精美农村,乡村振兴发展步伐稳健有力。

   “在此基础上,城北将继续大力建设美丽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城北镇党委副书记侯志玉说,当前,该镇立足“山水田园、花香果乡、榕情古韵”规划定位,以花卉、蔬果产业为特色,依托独有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古村落文化,深入推进覆盖扎上、扎下、干光、干才、玉水等15个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集聚效应,以“带”的振兴辐射带动城北全域乡村振兴。

扮靓“北大门”

   梅江区城北镇立足“山水田园、花香果乡、榕情古韵”规划定位,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资料图片

   规划先行

   以路为轴推动沿线村庄协同发展

   城北镇位于梅城之北,既坐拥绿水青山,也兼具商贸繁华。这里有着便捷的交通条件,G205、G206国道和天汕、梅平高速贯穿其中;这里业态丰富,其优美生态、宜人气候、古村古韵,吸引着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

   “在此前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城北着力发掘各村特色,因地制宜,形成了多点开花、各美其美的发展态势,对乡村发展有一定助力,但未能形成集聚效应,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再加上各村发展水平不均衡,部分村庄定位不明确,没能形成影响力被外界所熟知。”侯志玉告诉笔者,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可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城乡地域限制,有助于城乡统筹布局、发挥集聚优势、形成规模效应。

   对此,城北镇接下来的规划是——打造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每条示范带投入资金3000万元,并争取用一年时间建成第一条示范带。今年,该镇聘请专业团队制定了《城北镇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带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下称《方案》),目前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

   根据《方案》,城北镇将以G206国道、X018县道为轴,串起沿线15个村,全长约20公里,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达到“串珠成链、织景成片”的连片示范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度“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评选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相关评选工作启动,将以涉农县(市、区)为单位,采取从下至上、竞争性遴选方式,2022年在全省范围内评选13条“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从省级涉农资金中安排10亿元用于奖励。

   业内人士认为,广东评选“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对引导基层投入乡村建设有积极意义,让各级政府部门,包括相关的行业、产业,甚至企业都能够更有动力推动工作、积极参与,加快乡村振兴。

扮靓“北大门”
   城北镇扎上村开展“最美扎上人”评选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动能。 南方+ 何苑妮 拍摄

   据了解,该项评选标准参照《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指引(试行)》,应具备十大标准,即党建引领作用强、乡村产业发展好、乡村环境干净整洁、乡村风貌特色鲜明、乡风文明向上向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服务按需配备、乡村治理和谐稳定、乡村运营规范有序、初步建成一定规模。

   “在《通知》下发当天,城北镇就着手准备材料,第一时间参与,为新一轮的乡村振兴建设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侯志玉说,乡村振兴是一篇大课题,城北镇正遵照分步推进、有序提升的原则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在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示范集聚效应,实现从“点的示范”到“面的示范”转变,以“面的提升”带动全域提升。

   产业赋能

   找准定位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到兰花基地买兰花,到爱丽丝庄园看樱花,到桐花谷赏桐花……在梅州,提起与花有关的场景,许多人首先会想到梅江区城北镇。

扮靓“北大门”    
城北镇旅游资源丰富,图为爱丽丝庄园。 受访者供图

   城北镇是省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花卉专业镇,该镇扎上村是省级花卉专业村,花卉产业是当地主导产业。

   经过数十年精心耕耘,花卉产业在城北镇蓬勃发展,共有相关领域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国家3A级景区1家、农旅企业13家,打造形成了以国兰、精品兰、桂花、樱花、梅花、香樟、沉香等花卉及高档园林观赏植物种植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产品广泛销往全国各地。

扮靓“北大门”

   城北镇素有花卉苗木种植传统,是省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花卉专业镇,花卉产业是当地的优势主导产业。 通讯员 何苑妮 供图
   
   笔者从城北镇了解到,当前,以兰花种植基地、樱花谷为实施主体的花卉产业园计划申报省级花卉产业园,进一步培育壮大城北镇花卉产业,力争在梅州建立闽粤赣花卉交易集散基地,扩大产业辐射力和影响力,提升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有积极推动作用,将有力带动梅江区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发展。”城北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花卉产业集聚中心,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城北镇正加快布局花卉产业,推动其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让“城北花卉”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山下有花香,山上飘果香。

   在城北镇群益村,每逢枇杷成熟季,一颗颗“小金果”冲出绿叶包围,爬上枝头。站在树下摘一颗,撕开外皮,露出了晶莹的果肉,轻咬迸发出浓郁香味。除了果实能供人食用,枇杷的花、核、叶、皮、根等都有用处。在干燥的春夏季节里,给人一种舒适的清甜。

扮靓“北大门”

   群益村通过“公司+经联社+农户”模式,对农户种植的枇杷进行集中收购,再统一包装、销售,打造“群益枇杷”品牌,帮助全村户均增收3万至5万元。 南方+ 何苑妮拍摄

   该村党支部书记汤宗如介绍,群益村种植枇杷已有200多年历史,目前全村枇杷种植面积约1200亩,主要种植梅花霞、长虹、解放钟3个品种。今年,该村通过“公司+经联社+农户”模式,把村里种植的枇杷进行集中收购,再统一包装、销售,初步打造“群益枇杷”品牌,帮助全村户均增收3万至5万元。

   “在梅江区、城北镇的协调联络下,梅州市喜多多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党支部与群益村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党建引领+基地直采’‘超市+农户’的模式收购枇杷,让群益枇杷进入喜多多商超,拓宽销路,推动增收。”汤宗如说,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群益枇杷实现出村进城,还将通过农旅融合,推动枇杷采摘游、家庭农场亲子游等,带动枇杷产业发展。

扮靓“北大门”
   群益村新建党建小公园、枇杷丰收广场、农耕广场等休闲场所,进一步提升公共基础设施。 南方+ 何苑妮 拍摄

   除此之外,上村村发展大米种植、中村村专注玉米种植、杨文村发展蔬菜产业、干光村探索预制菜产业、玉水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如今,在城北镇沿线已呈现出丰富的业态分布。“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城北镇将在目前的产业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业影响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引进更多‘造血型’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最终实现‘村强民富产业兴’的目标。”侯志玉说。

   以文兴村

   注入文化基因提升乡村气质

   在梅江区北部,坐落着具有600多年历史的玉水古村。走进玉水村,处处是景,山顶有绿色的“帽峰”、山腰是大片果林,山涧鱼塘散落,流水潺潺、风景优美、环境怡人。

扮靓“北大门”
城北镇玉水村风光优美,遍布古树、古民居。 南方拍客 袁群华 摄

   这里不仅是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态客家古村落之一,还是梅州市区北部最大的“人文+自然”客家文化生态旅游胜地。几百年前,这里是梅州和江西商品流通的必经之地。当时,两地贸易往来频繁,勤劳的客家妇女将海盐挑至江西,换回大米。

   穿村而过、绵延北上的石板路至今保存完好,两旁还能看见光影斑驳的民居和残墙,让人不免联想到当年这里的喧嚣与繁华。如今,扁担已不复存在,大米却仍香飘万户,客都稻米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梅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城北镇融合玉水村独特的环境和民俗文化,发展客家古村观光休闲文化旅游区和客家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区,将其建设成客家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村。

   “过去没有完善规划的村庄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村庄,有着天壤之别。”玉水村党支部书记朱庆祥指着党群服务中心外的一块展示牌告诉笔者,上面记录着村容村貌的前后巨变。

   在近年实施的“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中,城北镇认真谋划落实玉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打造“玉水古韵”精美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同时,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契机,打造扎上—干才—玉水环形道路,对扎上至玉水等3条道路进行拓宽,对“畅返不畅”路段进行改造,为处在大山中的玉水村带来了人气,帮助村民获取经济效益。

   “玉水寻求发展的基础,是保持自身独特性,不至于在一众‘网红村’中被同质化。”朱庆祥介绍,目前,玉水村史馆正在进行修缮,未来将成为展示玉水村古建筑文化、古驿道文化、盐文化的场所,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化内涵。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其重要保障。

   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过程中,城北镇着重加强村落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性利用,并依托乡村文化禀赋,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打造乡村特色文旅产业,让乡村文化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依托唐润元烈士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扎上村党总支书记刘文经介绍,位于该村的唐润元烈士故居有约400年历史,是革命烈士唐润元生长的地方,也曾是中共梅县县委机关驻地。2019年,梅江区对唐润元烈士故居进行修缮并将其列入梅江区党员教育基地名单,如今这里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文化能起到凝聚人心、坚定信心、引导村民的作用,能提振精气神,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城北将充分发掘乡村传统文化的底蕴、精神和价值,使传统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强有力支撑。”城北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7-14 16:17: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4 16:20 编辑

   相关

   党建引领干群同心促振兴

    近期,城北镇群益村的村民心情很不错,因为村里建成了全新的党建小公园、枇杷丰收广场、农耕广场等多个休闲场所。该村还以群益枇杷为元素,在村内沿途增加了不少装饰,进一步装点村容村貌。

    “政府不但帮助我们找销路卖枇杷,还把村里的环境提升得这么好,太感谢了!”在群益村提升道路设施过程中,老党员刘冠军带头主动捐出了自家数百平方米土地。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也自发捐出土地,为镇村建设公园、广场,改善基础设施提供最大的便利。

    “现在柏油村道直接通到我家门口,村里的环境也一天比一天好,我捐出了400平方米的地,希望能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群益村村民谢永忠说。

    在城北镇扎上村,于去年通车的四清桥,不仅提升了村民出行便利指数,同时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

    “我的家就在那里,如果没有这座桥,回家得多绕1公里路。”扎上村村民李宜平指了指四清桥对面的方向说。

    “四清桥是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多年前就已成了危桥,村民出行既不安全也不方便。”扎上村党总支部书记刘文经介绍,由于资金问题,村里一直没能建一座新桥。随着群众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村党组织决定先“动”起来,筹划建桥事宜。

    从一次次开会广纳民意到成立项目筹备小组,再到挨家挨户发放倡议书,动员村民、乡贤捐地捐资……最终在梅江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村“两委”干部的奔走下,全村共筹得40多万元资金,加上约100万元帮扶资金,当地村民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

    这座长度为28米的桥,从筹备到建成,前后共耗费4年时间。目前,四清桥周边的小公园、停车场及附属设施正在同步建设。“村里的环境能一天天变好,必须感谢这群给力的村干部!”李宜平夫妇告诉笔者。周围一些村民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成。

    上述事例是城北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城北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突出党建引领,凝聚干群合力,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积累起人民群众的满满幸福感,也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我们将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抓基础、补短板、强产业的过程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城北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7-22 16:2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22 17:21 编辑

红绿交融奏响新乐章 梅州平远“红色记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见成效

       恰逢周末,在平远县仁居红军街可以看到,不少游客结伴同行,认真观看红军标语和墙壁绘画,了解红军三进平远的历史故事。“村里红色文化气息浓,一河两岸景致有特色。”来自丰顺县潭江镇的游客杨小莲说。游客们脚踏古朴的石板路,穿行于仁居村巷陌之间,青砖米色的民居别具一格,精美生动的红军故事图绘跃然墙面。

  近年来,平远将红色资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以省定“红色村”仁居镇仁居村为中心,把红色文化旅游和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推出“平远红色记忆景观廊道”旅游线路,将国道358线沿途的八尺镇角坑村、差干镇五指石景区、差干镇松溪河景区等景点串珠成链,为乡村带来人气。


  盛夏,差干镇三达村灵芝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走进三达村仿野生灵芝种植基地内,可见树荫下,一朵朵灵芝像撑开的小伞,随着微风吹动,飘来阵阵菌香。脱贫户谢远扬小心地把灵芝采下来,“今年预计产值可达18万元。”想到这里,谢远扬难掩激动。据了解,差干镇三达村创新“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特色食用菌产业,在做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帮助村民掌握种养技术,“林下经济”的生态文章做得有声有色。谢远扬之前在基地务工,掌握了种植林下灵芝的技能后,去年跟朋友注册成立了长经农业科技(梅州)有限责任公司,在“家门口”种下50亩仿野生灵芝,成为当地的致富“明星”。

  三月桃花七月果,时下正是鹰嘴桃上市的季节。在八尺镇黄沙村尚乐寿鹰嘴桃基地里,桃树上硕果累累,一个个如同成人拳头般大小、青白泛红的成熟鹰嘴桃,压弯了枝头,果香诱人。“预计今年总产量超8万斤,产值将达60万元。”尚乐寿鹰嘴桃果园运营总经理潘先生介绍,果园通过“乡村旅游+种植基地+网络平台”的农旅电商合作模式,不断拓宽销路,将鹰嘴桃销往省内外各地。

  初夏傍晚,走进仁居镇上远村,平整的村道两旁绿植相随,花朵相迎,样式统一的客家民居坐落在道路两旁,仿佛一块白色屏风,点缀着这片绿水青山。从空中俯瞰,整个村庄如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我的房屋是在示范带建设中重新装修的,安装了琉璃瓦,对外立面也进行了改造。”上远村村民张国强笑着说,“我和邻居们都是享受了示范带建设的优惠政策,房屋修整得漂亮又整齐。”


  这些都是平远县“红色记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成效。平远县2021年重点开展了总长65公里的美丽乡村风貌带、美丽乡村精品带、乡村振兴示范带“三带”创建,其中33公里长的八尺、仁居、差干三镇“红色记忆”乡村振兴示范带已打造完成,昔日“脏乱差”村蝶变成了现在的特色精品村,乡村产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文化活动等各方面得到提升。


  今年2月,平远县“红色记忆”乡村振兴示范带获评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其建设经验被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全市进行分享。据了解,平远县以国道206线、国道358线为主线,以八尺、仁居、差干三镇为核心,“拆、改、建、管”并重,出台农房外立面改造奖补政策、外立面改造贴息贷款政策,完成农房微改造4689户,完成率达93%,凝聚干群合力建好乡村振兴示范带。


  如今,一条长达33公里的“红色记忆”美丽乡村示范带点缀着平远的山水,装扮着平远的乡村,滋润着群众的幸福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7-22 16:25: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22 17:20 编辑

走进高新区 感受新发展 | 智能家居,平远制造!梅州平远引凤筑巢拓展家居产业链

       近年来,平远积极实施总部经济和“乡贤回归”工程,吸引一大批优质项目、企业回平投资兴业,梅州市平实实业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一家企业。从2020年将生产基地和总部从广州迁回平远至今仅2年时间,平实实业便成为平远乃至粤东地区定制家居企业的新生力量。

    拓展产业链:总部+生产基地同步回迁
        
    走进位于平远高新区的平实实业家居定制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宽敞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经过开料、封边、排孔、试装等各道工序后,大批的定制家居订单正在这里生产出来。

    定制家居要求对每一个客户的要求进行独一无二的设计,既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又要进行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这本身就是一对天然的矛盾。但在平实实业,一件家具从消费者脑海中的想象到成品,从设计到生产的整个流程全部在一套统一的系统中有序管理。

    “我们采用德国豪迈的生产设备,全自动化、半自动化的生产线不仅极大地缩减了人力成本,还让产品质量更优、更环保。”行走在车间,总经理张文莉指着生产设备告诉向记者,工厂的设备全部都采用德国豪迈的机器,封边采用现在最新的PUR封边,胶水也是用德国胶王的胶水。“这种PUR封边工艺比普通封边用胶水量少3到4倍,不仅环保还防水、防油、耐高温,更加符合大众对环保的需求。”张文莉说。

    从湾区广州迁回山区平远,公司底气从何而来?张文莉告诉记者,2015年公司收购广州御柜雅厨家居有限公司,发展板式现代时尚家居定制。2016年,品牌升级后以“薇客美居”出现在大众视野,为各类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一站式五星级整装服务。正当公司步入良性发展正轨内,2017年,平远县委、县政府向外出乡贤发出回乡创业的号召。

    “家乡的投资环境优越,制造业也更受欢迎。”张文莉说,接到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后,经过深思熟虑后,于2020年将生产基地和总部从广州迁回平远。“广州寸土寸金,发展空间有限,而平远投资环境非常优越,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更大,回乡建立生产基地,会让企业发展更稳定。”张文莉表示。
   “我们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年生产2万件定制家居产品。目前,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生产基地已经投产,总部大楼也已建成使用。”张文莉说,公司预计营业收入8000多万元,纳税300多万元,新增就业300人。今年生产形势总体向好,较上年新增各类家具8000件(套)。

    制造与服务并举:迈向“家装+家具”时代
        
    对现代家庭来说,房屋布置能彰显出屋主的品位和气质。而一套合适的环保定制家具,往往能提升家居生活的“幸福感”和“品质感”。

    在平实实业展厅,只见各类厨具、家居等产品琳琅满目,风格涵盖了美式、轻奢、时尚轻奢、极简、新中式等国际主流家居风格。

    优秀的产品离不开优秀的设计,平实实业十分注重产品的研发,每年都舍得投入研发新品牌,研发经费占到生产经费的10%。“薇客美居”作为平实实业打造的一站式家具整装定制品牌,正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为越来越多对家居有个性化的要求的人群提供服务。“我们不断拓展产业链条,从量房、选材、设计、组装等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产业提升、品牌增值。”张文莉说,公司目前非常注重品牌建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我们的薇客美居、时尚住巢两大品牌,不断提升我品牌价值。

   “行业内很多大房地产企业的选择给了我们信心。”张文莉表示,目前,富力城、客天下、保利等房地产商都选择和平实合作,这给平实发展为“大家居”整装方向业务多元的全产业链企业打下了基础。“我们会把全产业链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真正管理起来,以“让生活更精彩”的营销诉求中,满足同办外不同消费者需求,保证公司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持续竞争力。”

   【全媒体记者】梁时禹
   【通讯员】朱双玲 袁志鹏 肖雪峰
   【作者】 梁时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2-7-22 16:35: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22 17:25 编辑

梅州丰顺这个林场发展林下经济,念好生态致富经

7月20日,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梅州市林业局、丰顺县林业局一行人到丰顺县北斗镇桐新村桐梓洋林场,开展林下灵芝质量安全监测抽样工作。

扮靓“北大门”

   桐梓洋林场地处莲花山脉中段,是八乡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区域。据悉,该林场远离城区,平均海拔700多米,历经一路的蜿蜒攀升方能抵达场部,这里的环境优美,站在场内,举目四望,群山连绵、叠翠入目。

扮靓“北大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源于自然的保健食材逐渐紧俏。觅得这一商机、更是钟情绿水青山的巫晓光,一头扎进大山,在不破坏原有林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现有的地理环境优势,利用桐梓洋林场山高林密、湿度大、温差大等特点,大力发展林下仿野生种植产业。

扮靓“北大门”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巫晓光也注册成立了梅州福稻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实行标准化生产,并构建了联农富农发展模式:公司提供种植场地、菌种、统一回收销售,村民负责管理,双方利益共享。

   据介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福稻公司已开发林下仿野生种植基地500多亩,年产仿野生鲜灵芝等食用菌3万多斤,年销售额480多万元,探索出一条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的实施路径。

   【全媒体记者】汪思婷

   【作者】 汪思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2 16:3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22 17:37 编辑

梅州大埔 村集体经济的“三有”之路
   
   山水资源变绿色银行,发展有底气;资金入股企业分红,发展有方法;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展有依靠……

   近年来,大埔县紧紧抓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强镇富民、强基固本的根本,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为纽带,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长新路子,不断增强集体“造血”功能,并取得一定成效。

   做强村级农业产业是发展集体经济的首要任务。目前,全县推进52个村“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6个镇被认定为省级蜜柚、茶叶专业镇,31个村被认定为省级专业村。坚持优先发展产业,集体经济发展更有底气。

   接下来,随着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不断壮大,领航乡村振兴,大埔有了“加速度”。

   产业优先>>>

   集体经济发展有底气

   山路十八弯,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记者来到位于海拔1298米的阴那山麓的桃石村,这里距离大麻镇政府还有22公里,可以看到村落房屋散布在山间,房前屋后山脊上,到处都栽种着一茬茬的茶树。

扮靓“北大门”
发展“石涧茶”产业,大麻镇桃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显著的提升。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我们村的‘石涧茶’最负盛名,这是村‘两委’和村民大家决策共同谋划的‘金饭碗’,不仅让村民有了稳定收入,村集体经济也有了翻天覆地地改变。”大麻镇桃石村党支部书记罗安华说。

   桃石村是脱贫村,常住人口少,地处山区,位置偏远,原先是大埔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行政村之一。怎么发展?村民想到了借助山水等特色自然资源,开发茶叶、柚子种植增收项目。

   “柚子刚开始卖得不错,以前我们村在周边几个村收入还是最多的,然而因为海拔高,柚子成熟期较晚,在其他地区柚子大量上市的时候,价格行情不好,导致种柚的村民收入没有稳定保障。而另一主导产业茶叶,由于品种不好,没销路,采摘的茶叶变现难。”罗安华说,在那一段时期,到底是种茶还是种柚,村里也迷失了发展方向,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的产业项目陷入了困境。

   村集体经济“破冰”,从2016年开始。村里来了帮扶工作队后,大力开展精准帮扶工作,特别是在如何发展带动效应较强的农业产业上下功夫。

   究竟要发展哪个“造血”功能强的产业?村“两委”和帮扶工作队将决策权交给群众。经过实地调研,结合村民的一致意见,决定种茶、建茶厂,擦亮桃石村“石涧茶”这块金字招牌。

   “在梅州市委组织部等单位的帮扶下,村里统筹资金购买茶苗,免费发放给村民去种,同时2020年引进了梅州市鹏发茶叶有限公司,承包茶园,建起茶叶加工厂,带动村民种茶致富。”罗安华说,目前,该龙头企业茶叶种植面积300亩,并配置了晾青、萎凋、摇青、杀青、揉捻、烘焙、色选和包装等全套先进制茶设备。

   立足茶叶种植自然优势,与茶叶龙头企业联合,桃石村采取村委+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一方面企业与农户订立统一的茶青、毛茶收购合同,减少农户制售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盘活改造闲置校舍为茶叶加工厂,为当地茶农提供就地加工服务,减少生产费用,提升产品品质。

扮靓“北大门”    
在桃石村,种茶成了香饽饽产业,村民种茶积极性越来越高。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为解决专业技术不足的问题,村里组织村民到潮州等地学习如何制茶,企业还免费为茶农提供技术培训,有了企业的专业技术和精良的制茶设备,石涧茶的产量和品质改善了,销路拓宽了,村里越来越人主动参与,成为茶农。”68岁的老茶农罗群生说,他从之前种柚子改为种茶,现已有20亩茶园,还有茶叶加工小作坊,每年1000斤干茶为他带来了8万元收入。

   据悉,自明确了茶叶产业发展方向后,桃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显著的提升。“盘活改造闲置校舍为茶叶加工厂租给企业,每年就有5万元的租金;加上光伏发电项目年收益5万元,现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原来不到2万元已提高到10万元以上。”罗安华笑着说。

   对于村民而言,种茶也成为了香饽饽产业。“企业进来了,茶青收购价由原来的5—6元/斤到现在10—12元/斤,村里也有了30多家茶叶加工小作坊,茶叶产业发展起来后,我们种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村民罗兰芳说,她家现在有了10亩茶园,采茶季还到企业茶园基地帮忙采茶,收入更稳定了。

   合作双赢>>>

   集体经济发展有方法

   区位偏远、无资产性收入、发展生产困难的村,村集体经济又该如何发展?

   在高陂镇罗基村,记者找到了答案。与桃石村资源开发型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是,该村是以资本运营型模式,寻求村集体经济的增收。

   “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一万元,全镇都在笑话我们。”村党支部书记黄向荣无奈地说,受限于产业资源和落后的生产基础,对于罗基村来说,村集体经济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黄向荣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已5年,至今还记得,曾经有一个福建的企业来考察,原先准备投资发展蘑菇菌种种植,后来觉得没有发展空间,计划不了了之。“企业不愿进来,村里也想过自力更生,发展种植产业项目等,然而在村里找一块空余的地方都成为难事。”黄向荣说,多年来,罗基村如何发展已成为他的一块心病。

   经过多方评估后,以资金入股联合当地龙头企业共同发展,成为罗基村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有效探索。

   2018年以来,作为脱贫村的罗基村在帮扶单位的合力下,统筹资金入股美方实业养殖有限公司,同时还入股了大埔县自来水公司和当地的小水电站,获取股金等资本运营收入。据悉,通过入股分红,罗基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10万元。

扮靓“北大门”    
有了入股企业分红收益,高陂镇罗基村发展更有底气,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谈起近些年来的发展,黄向荣暗暗松了一口气。有了入股分红收益,如今罗基村也有了发展的底气,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位于村中心的罗基文体广场,原来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村民都不愿从这里经过。“‘有米下炊’后,村里环境设施也慢慢完善起来,现在把垃圾堆放地改造成文体广场,周边道路亮化美化,村民现在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越来越热闹。”黄向荣说,此前清明节期间,村民还在广场上举办了文艺活动,大家都为现在的环境变化点赞。

   “现在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了,我们也要想办法提高村民收入,让更多人在罗基村安居乐业。”黄向荣说,原先村里基础落后,让很多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现在还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罗基村才能发展得更好。

   据黄向荣介绍,目前罗基村已成立了农民种养合作社,下一步将谋划相关种植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在家乡增收致富。

   目前,像罗基村这样“村+龙头企业”合作双赢的探索还在大埔其他乡镇铺开。针对全县26个区位偏远、无资产性收入、发展生产困难的村,大埔县筹集1300万元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入股优质企业,连续5年每年获得的6%收益将全部计入村集体收入,确保基本消除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

   党建引领>>>

    集体经济发展有依靠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大埔县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构建“党支部+特色产业”模式,让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依靠。

   打造产业的秘诀,脱贫村旧寨村给出的回答是:党建引领。

   2016年,旧寨村在广州市委办公厅的帮助下,成立了大埔县天子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建+产业”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脱贫户”的发展模式。2017年以来,先后成立了旧寨村有机灵芝种植基地,组织有“帮富带富”意愿的党员结对帮扶脱贫户。

   “从2017年试种植开始,灵芝相关产品每年总销售金额以高于30%的增长速度不断提高,2019年总销售额超过35万元,为脱贫户分红之余,也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逐步成长为旧寨村集体经济支柱产业。”村“两委”委员邓世材说。

   邓世材向记者讲述了该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的故事。1973年出生的吴纵才是位退伍军人,1994年入党,同年从部队退伍后一直在外务工,近几年来,为了照顾家庭,决定返乡发展。

   有机灵芝种植基地成立之初,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了当地干部的日常。面对困境,吴纵才扛起大旗,踊跃报名参加合作社和帮扶工作,多次带领基地技术人员到梅州微生物研究所和梅州华康灵芝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学习。回来后,他更是刻苦钻研栽培技术,学懂弄通了每个生产环节并无私地将成果传授给其他同志。

   “在合作社和吴纵才等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基地培植了灵芝系列产品,并创立品牌‘三河颂’,广受社会好评。”邓世材说。

   2018年7月,旧寨村按照“党建+扶贫”的工作思路,将党支部升格成为党总支,并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成立了灵芝产业支部。

   有了党员吴纵才带头、产业支部引领,如今旧寨村灵芝产业的发展有了“主心骨”,群众致富路上有了“火车头”,脱贫村基础更稳固,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据统计,探索支部建在产业链,大埔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按照“村党组织+产业(合作社)党支部+外出党支部”设置模式将18个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推动产业发展。

   为打通基层党组织壁垒,实现村与村之间、邻近村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党建深度融合,大埔还积极探索党建联建助力乡村振兴,推行“村+村”联动、“村+企”结对、“村+单位”共建,实现互促共赢。如充分发挥“红绿古”三色资源优势,以三河镇旧寨、汇东、汇城、五丰、余里村以及湖寮镇密坑村为核心,实施“六村联动”强村富民工程,共同发展红色文旅产业,村集体经济单项年增收近5万元。

   相关

   西河镇探索“十村联动”模式

   先进带后进 强村带弱村

   村村有特色、处处景不同。走进大埔县西河镇,总能听到当地村民感叹近几年环境的大变化。沿着漳溪河两岸,唯美的田园风光、富有客家特色的民居、舒适感满满的人居环境,勾勒出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

   坚持“村+村”联动,大埔发展村集体经济有方法。西河镇“十村联动”乡村振兴,就是“先富帮助后富”的典型。该镇坚持让先进带后进、强村带弱村,打破各村相互隔阂、互相观望的局面。

   彼时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西河镇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遇到了不少难题。如以单个村、单个领域为点的振兴,受土地等资源限制,缺乏发展后劲,运营维护压力大,且引发周边村的不平衡。为破解单点振兴难题,该镇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脱贫村为抓手,探索“十村联动”乡村振兴模式。

   通过示范村带动更多脱贫村共同发展,西河镇将北塘、东塘、大靖、黄堂、车龙、漳溪、东方、漳北、下黄砂、上黄砂10个村,划分为乡村艺术部落片区、乡村人文旅游片区、乡村山水田园片区,串珠成链打造漳溪河绿色健康和文化旅游产业带。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域振兴的关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打造连片宜居环境只是西河镇乡村振兴的起步阶段。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西河镇深入挖掘10村自然生态、地域人文、乡村美食等资源,采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等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为促“一产”接二连三深度融合,西河镇还以农文旅为发力点,以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北塘、漳北村为两翼,以张弼士故居旅游区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产业为纽带,创新“以艺活村、以景旺村、以宿带村”的发展模式。

扮靓“北大门”

   坚持让先进带后进,强村带弱村,西河镇“十村绕漳河·五香飘十里”的发展蓝图逐渐照进群众现实。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如今,漳溪河两岸沿途,北塘古村落旅游开发服务有限公司、茶米古道公司、大客汇·乡城品、禾肚里公司、新天泽蜜柚等一批文化旅游、生态农业、民宿产业项目不断落地。村庄一个个美起来,群众钱包鼓起来,西河镇“十村绕漳河·五香飘十里”的发展蓝图也逐渐照进群众现实。

   当前,西河镇还在探索完善“十村联动”发展模式,以打造“一核两翼”文旅产业新格局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届时,沿线10个村将辐射示范带动周边17个村共同发展,使周边3万多当地群众受益致富。

   原标题:

   村集体经济的“三有”之路

   大埔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为纽带探路集体经济新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大埔视窗

   【南方日报记者】马吉池

   【通讯员】余灏 罗文燕

   【作者】 马吉池;何森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2-7-22 17:13: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22 17:17 编辑

产业链上建支部!梅州大埔扎实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

   大东镇进滩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村“两委”齐心干事,村容村貌变美,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推进乡村振兴,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大埔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实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推动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
   
   乡村蝶变换新颜

   春意正浓,走在绿树碧水环绕的大东镇进滩村,目之所及是干净整洁的道路、粉饰一新的房屋。

   但在多年前,进滩村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后进村。“由于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内耗严重,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造成村里有事无人管、管不了的尴尬局面,村容村貌杂乱落后。”大东镇党委组织委员廖春娜说,2018年,该村党支部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三河镇旧寨村的“红色”大埔火车站

   为改变进滩村“软弱涣散”的面貌,大东镇党委着重从强组织、抓党建入手,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整村环境和面貌。近两年来,进滩村通过“抓班子、转作风、强发挥、建阵地”四大举措,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逐步健全落实党组织生活、“三会一课”、党员“评星评级”制度,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开展,深化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化建设,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升,党群关系日益和谐。

   大东镇还试点推行村“两委”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坚持正向激励,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营造基层干事创业氛围。2019年后,随着“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推进,进滩村新建了文体活动场所、停车场、文化长廊、进滩码头等基础设施,并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工作和开设了垃圾兑换超市,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以前村里可没那么干净,由于缺乏有效管理,脏乱差现象一度突出。如今垃圾乱扔的问题解决了,又建起了文化长廊,乡村风貌的提升真的是让村里的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罗国可忍不住夸赞道。

   村“两委”齐心干事,村容村貌变美了,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近年来,大埔按照“六对接六查找”,对全县256个村(社区)党组织逐个把脉会诊,严格落实“四个一”机制,“一村一策”进行“点穴式”整顿,先后排查21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其中15个已“摘帽”,进一步筑牢基层党组织堡垒;以村级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吸纳致富能手、后备干部等300多人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256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全部“一肩挑”。同时深入开展“扶上马、送一程”专项帮带行动,推动全县256个导师团队帮助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提升履职能力。

   产业兴旺带民富

  最近,光德镇上漳品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里,又迎来春茶采摘季,合作社社长郭荣理正带领村民穿梭在茶田里采摘春茶,平均一天能采摘500多斤。
光德镇上漳村党总支牵头,动员村民参股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茶业公司,做大做强茶叶产业

   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对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的引领作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大埔县优化党组织设置,探索支部建在产业链,按照“村党组织+产业(合作社)党支部+外出党支部”设置模式将18个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推动产业发展。

   光德镇上漳村就是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先行先试村之一,该村党总支牵头,动员17户村民参股,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大埔县鸟子石茶业有限公司,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总共集约了村集体山地2000多亩,目前已种植茶叶面积500多亩,优质的高山单丛茶不仅获得了珠三角市场的认可,现在还远销山东地区。每年茶叶的产销量都在不断上涨。”上漳村党总支部书记郭远锋说,现在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5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农民人均增收1万多元。此外,整个茶叶的种植过程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村民不仅可以拿到土地流转费用,还能实现就近务工,进一步扩宽了村民们的致富渠道。

   “平时我就在合作社里打工,帮助除草、施肥、采茶,加上分红,一个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正在忙着采摘春茶的上漳村村民赖秀珠开心地说。

   经营模式多起来,土地流转活起来,农民的钱包才能鼓起来。为持续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大埔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行“村+村”联动、“村+企”结对、“村+单位”共建等模式,打通基层组织壁垒,实现村与村之间、邻近村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党建深度融合,进而实现共赢。如三河镇旧寨、汇东、汇城、五丰、余里村以及湖寮镇密坑村共同实施“六村联动”强村富民工程,发展红色文旅产业,村集体经济单项年增收近5万元;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采取“党组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大麻镇桃石村、青溪镇河背村、百侯镇侯南村等5个村300多户柚农增收致富。

   基层治理树新风

   走进百侯镇侯南村的陈屋巷,只见巷道干净整洁,居民家门口也没有堆放杂物,只有一面面张贴整齐的家风家训标识格外引入注目。
百侯镇通过家风家训上墙建设,打造新的传统文化宣传阵地

   “不只是这条巷道,周边的36条巷道都差不多这样,干净整洁。整个环境变好了,我们心情也更舒畅,身体更健康。”今年75岁的杨奶奶在陈屋巷住了大半辈子,对于陈屋巷一点一滴的变化感触很深。

   变化源于“巷长制”的推行。为延伸党支部服务基层的触觉,侯南村择优推选出24名村民做“巷长”,按照就近原则,划分管辖区域。据侯南村党总支部书记杨武祥介绍,这24名村民大多数是党员,都是村里有威望的村民。他们除了要负责做好环境监管,还要负责党的政策方针宣传、邻里纠纷调解、群众意见收集、疫情防控期间返乡人员登记等工作。如清明假期前夕,在广州务工的村民杨先生准备带一家三口乘高铁回老家住几天。陈屋巷巷长肖小群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告知杨先生村里最新的防疫相关要求并说明情况,建议他非必要暂不返乡。最终,杨先生听从建议推迟返乡。“我们巷长其实更像是一名家长,处理村民反映的诉求、矛盾时要秉承公心,要以德服人,这样村民们遇到事情才会主动找你商量。”肖小群说。据了解,自侯南村“巷长制”推行以来,已累计收集意见建议约280条,办理事项约240条,解决群众纠纷47宗,累计服务方便群众2661人次。
百侯镇推行多元调解,镇派出所设立“涌哥调解工作室”,共同做好纠纷矛盾的化解工作

   近年来,大埔各基层党支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通过活化党群服务中心、推行巷长制等创新模式,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农村基层的“神经末梢”。如三河镇汇东村党支部传承好三河坝战役精神,实施全国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工作,打造汇东学习书院文化项目,在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三红”主题文化区,举办公益性“汇东学习大讲堂”“党课开讲啦”“红色微讲堂”等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升基层党组织“善治”活力。大埔还以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为抓手,打造了百侯镇政法“一站式”服务基地、虎山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西河北塘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大埔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红色教育基地等一批具有大埔特色的社会治理品牌,不断完善“党建+基层治理”“红色基因引领乡村善治”机制,密切党群关系,全面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2021年,大埔县被授予“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称号。

   文/梅州日报记者:洪国栋
   图/梅州日报记者:吴腾江
   通讯员:余灏 罗文燕 黄伟明 朱声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